螺纹胶作为厌氧胶粘剂,其性能与保质期密切相关。过期的螺纹胶可能出现固化失效、强度骤降等问题,直接影响锁固效果。但很多用户面对开封后的胶瓶,往往难以判断是否还能继续使用。其实,通过观察外观、测试固化性能和检查储存状态,就能快速识别螺纹胶是否过期。
一、观察外观:从形态变化识破过期信号
未过期的螺纹胶通常呈现均匀透明或半透明状,无明显沉淀、分层或结块。若出现以下现象,大概率已过期:胶液变得浑浊,呈现乳白或灰黑色;瓶底出现明显沉淀,摇晃后无法均匀分散;原本流畅的胶液变得黏稠如糊状,甚至出现固化结块。
例如,正常的低强度螺纹胶应为淡黄色透明液体,若存放过久,可能因氧化出现褐色絮状物,此时胶液已失去活性。另外,开封后的螺纹胶若未密封严实,会因接触空气逐渐固化,表现为胶嘴处出现硬块,挤出的胶液中有颗粒感,这类胶液即便未到保质期,也已丧失使用价值。
二、测试固化:小范围实验验证性能是否达标
外观正常的螺纹胶,需通过固化测试进一步确认。取少量胶液涂在干净的碳钢螺栓上,拧紧螺母后静置 24 小时(常温环境下)。若出现以下情况,说明已过期:胶液始终保持液态,完全不固化;固化后胶层发软,用手即可轻松剥离;胶层呈粉末状,无弹性和附着力。
针对厌氧胶特性,可增加一项 “缺氧测试”:将涂胶的螺栓浸入水中(隔绝空气),若 2 小时内仍未出现固化迹象,证明胶液中的引发剂已失效。例如在维修场景中,若测试发现胶液固化后强度明显下降,无法达到规定的抗剪指标,即便外观正常也应果断弃用。
三、核查储存与日期:从源头追溯变质风险
螺纹胶的保质期通常为 12-24 个月(未开封状态),但储存条件会大幅影响实际寿命。若发现以下情况,即便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已变质:储存环境温度超过 30℃,或长期暴露在阳光下;胶瓶曾被冷冻后解冻,导致胶液分层;开封后未密封超过 1 个月,且频繁接触空气。
建议在胶瓶上标注购买日期和开封时间,优先使用 “先进先出” 原则。例如,一瓶 2024 年 1 月生产的螺纹胶,若在 2025 年 6 月开封时发现储存于车间高温环境(夏季温度常达 35℃以上),即便未到 24 个月保质期,也可能因高温加速成分分解而失效。
判断螺纹胶是否过期,需结合外观观察、固化测试和储存记录综合判断。对于关键工况(如航空航天、高压设备),即便存疑也应更换新胶,避免因胶液失效引发安全事故。日常使用中,规范储存(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)能最大限度延长螺纹胶的有效寿命,减少浪费与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