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纹胶施工中,气泡和流淌看似是小问题,却可能直接影响锁固效果 —— 气泡会导致胶层不连续,降低抗剪强度;流淌则可能污染非连接部位,甚至因胶量分布不均引发固化失效。想要避免这些问题吗?那就跟世纪特邦一起往下面看看吧!
一、气泡问题:从根源切断空气残留
气泡的产生多与涂胶方式、胶液特性相关。当胶液黏稠度过高时,涂抹时易卷入空气;快速挤压胶瓶会让胶液带着气泡涌出;螺纹表面的微孔或划痕也会藏匿空气,固化后形成气泡。
解决办法需分步骤实施:涂胶前先将胶瓶倒置静置 10 分钟,让气泡自然上浮;使用针头式胶嘴,以缓慢、匀速的速度涂抹,避免用力挤压;若螺纹表面有微孔,可先涂一层薄胶,待其渗入孔隙后再涂第二层。对于高粘度螺纹胶,可搭配少量固化促进剂降低稠度,减少气泡产生。固化阶段若发现气泡,可轻轻敲击螺纹连接部位,利用振动让气泡溢出。
二、流淌问题:控制胶液走位的关键技巧
流淌主要源于胶液粘度过低、涂胶量过多或螺纹倾斜。在垂直或倾斜的螺纹面上,低粘度胶液容易因重力流淌,导致下端胶量堆积、上端胶量不足。如管道横向接口施工时,胶液可能顺着管壁流淌到阀门内部,固化后造成卡堵。
针对性解决方案有三:根据螺纹角度选择粘度适配的胶液 —— 垂直螺纹优先选粘度 5000cP 以上的产品,水平螺纹可选用 3000 - 5000cP 的型号;采用 “点涂法” 替代环形涂胶,在螺纹牙顶 3 - 4 个对称点少量点胶,拧紧时胶液会自然扩散均匀;施工时保持螺纹水平状态,若需在倾斜面操作,可先在螺纹底部涂少量阻流胶(如高粘度硅橡胶),形成 “堤坝” 阻挡流淌。此外,涂胶后 30 分钟内避免移动工件,待胶液初步固化(表干)后再调整位置。
三、预防大于补救:施工环境的优化方案
环境因素对气泡和流淌的影响不可忽视。温度过高会降低胶液粘度,加剧流淌;湿度太大则可能让螺纹表面凝结水汽,与胶液混合形成气泡。在夏季车间施工时,此类问题尤为突出。
建议施工环境温度控制在 15 - 25℃,湿度保持在 40% - 60%;通风不宜过强,避免气流加速胶液表面干燥形成硬膜,包裹空气;对于大型工件,可分段涂胶,每段长度不超过 10cm,涂完后立即拧紧,减少胶液流淌时间。此外,使用前检查胶嘴是否堵塞,确保出胶流畅,避免因断断续续涂胶产生气泡。
气泡和流淌的解决核心在于 “控制”—— 控制胶液粘度与用量、控制涂胶速度与角度、控制环境温湿度。通过规范操作细节,既能保证胶层均匀致密,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污染与浪费,让螺纹胶的锁固性能得到充分发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