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汽车维修市场,“原厂配件” 一直是 4S 店的核心卖点,从发动机零件到挡风玻璃,都标榜 “与出厂状态一致”。但在密封胶这类隐蔽性耗材上,行业却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潜规则。多位汽车供应链内部人士透露:超过 60% 的 4S 店在维修时不会使用主机厂认证的原厂胶,取而代之的是成本更低的 “替代胶”,这一现象在挡风玻璃更换、车身密封等场景中尤为普遍。
原厂胶之所以被 4S 店 “规避”,核心原因在于价格差异悬殊。以某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为例,主机厂认证的聚氨酯密封胶(原厂胶)采购价约 800 元 / 支(310ml),而市面上符合行业标准但未获主机厂认证的同类型胶(如世纪特邦等品牌)成本相差 2-4 倍。
更关键的是,原厂胶的供应链管控极严。主机厂对授权经销商的原厂胶使用量有严格配额,超出部分需额外支付 20% 的溢价,且每支胶的流向都需录入系统备案。
替代胶则给了 4S 店操作空间。这些产品通常通过了 ISO 11600 汽车玻璃胶标准认证,性能参数与原厂胶接近(如断裂强度 5.5-6MPa,耐温范围 - 40℃至 80℃)。
某新能源品牌授权 4S 店的前技术主管透露:“我们内部有明确规定,原厂胶只用于新车交付前的 PDI 检测修复,售后维修统一用替代胶。如果车主坚持要用原厂胶,需要签订‘自愿承担额外费用’协议,加价幅度通常在 500 元以上。”
一位从事汽车密封胶供应链管理 10 年的业内人士坦言:“完全杜绝替代胶不现实,但车主有权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产品。行业潜规则的存在,本质上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缺失。随着车主维权意识的提升,未来主机厂可能会加强对售后胶使用的监管,比如通过一物一码溯源系统锁定每支胶的流向。”
对于车主而言,维修时不必盲目迷信 “原厂”,但必须做到 “知情”。选择合规的替代胶并规范施工,风险可控;而被蒙在鼓里使用劣质胶,才是最可怕的隐患。如果您有密封胶问题或者需求,欢迎与我司取得联系:1730748866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