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封胶的失效往往是一个渐进过程,若能及时发现信号并更换,可避免漏水、脱落等隐患。以下几个关键信号,能帮你快速判断密封胶是否 “罢工”。
信号一:外观出现明显老化
胶层表面开裂是最直观的失效信号。无论是细微的网状裂纹,还是贯穿胶层的大裂缝,都意味着密封胶已失去弹性,无法适应基材伸缩。尤其户外使用的密封胶,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后,可能出现粉化 —— 用手触摸会有粉末脱落,这是胶层分子结构被破坏的表现。
此外,胶层变色也需警惕:硅酮胶从透明或白色变成深黄、灰黑,聚氨酯胶出现局部发黑,可能是霉菌滋生或化学腐蚀导致的性能退化,即使未开裂也需更换。
信号二:粘结力下降,出现脱离
用手指轻推胶层边缘,若能轻松掀起或出现与基材分离的缝隙,说明粘结力已严重不足。这种 “脱胶” 现象在厨房、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中尤为常见,初期可能只是局部脱离,后期会逐渐扩大,最终失去密封作用。
检查时可重点关注边角部位:门窗玻璃与胶的连接处、瓷砖缝隙的胶层边缘,若发现胶与基材之间有明显空隙,或用刀片能轻易插入缝隙,即表示密封胶已失效。
信号三:弹性丧失,变得僵硬或发粘
正常密封胶固化后应保持一定弹性,用手指按压会轻微变形并快速回弹。若胶层变得硬脆,按压时毫无弹性甚至碎裂,或出现发粘、变软的情况,都说明其性能已退化。
硬脆多因老化导致,常见于超过保质期的密封胶;发粘则可能是固化不完全或接触化学物质(如油污、溶剂)所致,此时胶层不仅失去密封性,还可能污染周边基材。
信号四:密封功能失效,出现渗漏
最直接的失效证据是密封部位出现渗漏。门窗缝隙的胶层失效会导致雨天渗水,墙体出现水印;卫生间瓷砖胶失效会使水渗入墙体,导致基层发霉、脱落;工业管道的密封胶失效则可能出现介质泄漏,影响设备运行。
这类失效往往伴随其他信号(如开裂、脱胶),但即使外观无明显异常,只要出现渗漏,就必须立即更换密封胶,避免损失扩大。
信号五:超过使用年限
密封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,硅酮胶通常为 10-20 年,聚氨酯胶为 5-10 年,丙烯酸酯胶为 2-5 年。若超过产品标注的使用年限,即使外观正常,也建议主动更换。尤其用于关键部位(如玻璃幕墙、防水接缝)的密封胶,到期后性能会不可逆转地下降,提前更换比事后补救更安全。
发现上述信号后,需彻底清除失效胶层,重新清洁基材并选用适配的密封胶。及时处理不仅能保证密封效果,还能减少基材因长期渗漏造成的损坏,降低维修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