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构密封胶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密封效果,规范操作可避免 90% 以上的渗漏隐患。以下是分阶段的详细步骤指南,适用于建筑幕墙、工业设备等场景。
一、施工前的准备工作
基材表面处理是核心。用钢丝刷或砂纸去除金属、玻璃、石材表面的锈迹、氧化层及浮灰,再用专用清洁剂(如异丙醇)擦拭脱脂,确保表面无油污 —— 残留油污会使胶层附着力下降 50% 以上。多孔材料(如混凝土、石材)需提前 24 小时干燥,含水率控制在 6% 以下,避免固化时水分蒸发产生气泡。
工具与材料核查不可少。确认密封胶型号与基材匹配(硅酮胶适配玻璃、金属,聚氨酯胶适合石材、混凝土),检查胶桶生产日期,过期产品(超过 9 个月)需测试固化性能后再使用。备好胶枪(气动胶枪适合大面积施工,手动胶枪适合小缝隙)、刮胶板(建议用聚乙烯材质,避免刮伤基材)、美纹纸(贴在接缝两侧,防止胶液污染表面)。
二、密封胶涂布规范操作
胶层设计需精准。根据接缝宽度确定胶层尺寸:宽度 5-10mm 的接缝,胶层宽度与厚度比应为 2:1(如宽 10mm 则厚 5mm);宽度>10mm 时,厚度不小于 6mm,确保胶层有足够弹性应对形变。深缝需先填充聚乙烯泡沫棒(直径比缝宽大 20%),避免胶层过厚导致固化不完全。
涂布技巧影响密封效果。手持胶枪与接缝呈 45° 角,匀速挤压胶枪,确保胶液连续饱满地填充缝隙,中途停顿需在接缝末端收胶,避免产生气泡。对垂直缝(如幕墙竖缝),应从底部向上涂布,每 30cm 用刮胶板压实一次,排出空气。美纹纸需在涂布后 10 分钟内撕除,防止胶液固化后粘连撕坏基材表面。
三、固化过程的关键控制
环境条件需严格把控。施工环境温度需在 5-40℃,低于 5℃时需用热风枪加热基材(不超过 40℃),否则固化速度会延缓至正常的 1/3;湿度保持在 40%-80%,高湿度(>85%)易使胶层表面产生白霜,低湿度(<30%)需用喷雾器少量喷水增湿(避免直接喷洒在胶层上)。
固化保护不可忽视。固化前 6 小时内禁止触碰胶层,24 小时内避免淋雨或外力冲击。建筑幕墙等承重部位需用临时支撑固定,待 7 天固化(达到 70% 强度)后拆除 —— 未完全固化的胶层承受载荷会导致永久变形,丧失密封功能。
四、后期检查与补救措施
固化后验收有标准。7 天后检查胶层:表面应平整无气泡,用手指按压有弹性(硬度 Shore A 应在 30-50 之间),剥离测试时胶层断裂应发生在内部(内聚破坏),而非与基材脱离(界面破坏)。若出现界面破坏,需清除旧胶后重新施工。
常见问题处理要及时。胶层表面出现针孔(直径<1mm),可涂一层薄胶覆盖;气泡直径>3mm 时需切开排气,补胶后压实。污染的基材表面(未及时撕美纹纸导致),可用刀片轻轻刮除残留胶迹,再用酒精擦拭。
遵循以上步骤,结构密封胶可达到设计使用寿命。需特别注意:不同品牌密封胶的固化时间差异较大,需按产品说明书调整养护周期;严禁在雨天或基材表面结露时施工,这是导致密封失败的主要原因。